ENG      

   

  • 策略洞察
  • 善用閒置資源 「共享經濟」尋商機

[香港貿發局 報道] 善用閒置資源 「共享經濟」尋商機

「共享經濟」的新經濟模式來臨,有專家認為「共享經濟」在未來幾年更會成為全球新趨勢。要在共享市場中佔先機,企業需要多花心思制定有效的銷售及營運策略。

「共享業務」、「共享經濟」這個概念漸漸冒起,例如透過網上及流動平台出租或分享閒置資產,服務提供者除了可以把閒置資產轉化成現金流之外,也能為消費者提供更多選擇,達至雙贏局面。

亞太策略研究所研究總監李卓駿指出,現時在一些西方國家,「共享經濟」模式經已快速崛起,相信「共享經濟」在未來幾年將會成為全球新趨勢。

物盡其用 達至雙贏

共享不代表低廉,好東西亦能共享。「共享經濟」令人做到物盡其用,比如網站Airbnb 便是在「共享經濟」的模式下運作,登記用家可以選擇出租個人物業或租借他人物業。有別於與傳統租借酒店網站的是,在Airbnb 網站上可以租借物業中的其中一間房間,比較傳統租借網站更為靈活。李卓駿提到,現時在美國興起的Zipcar租借服務大受歡迎。Zipcar是一個按時收費的租車網站,用家可以按個人需要而在手機上的應用程式上預約,歸還車輛時只需在指定位置停車就可以,這種租車方式既能節省用家的金錢,也能為商家帶來更多的利潤,是個一舉兩得的方法。

值得一提的是,在「共享經濟」中不單只個人資產可以共享,連企業方面亦逐漸趨向「共享經濟」發展。 根據PwC研究,2013年「共享經濟」在市場上只佔150億美元,而傳統的租貸市場則佔2,400億美元;但在2025 ,PwC預計「共享經濟」及傳統租貸市場的佔有率將是各佔一半。由此可見,「共享經濟」在未來幾年將會是一個火熱的話題。而要在共享市場中佔先機,企業需要多花心思制定有效的營銷及營運策略。


Airbnb是典型的共享經濟概念,業主通過出租物業贏取經濟回報,消費者則以較低於酒店的價格入住房間,相較於傳統酒店更見靈活。(資料圖片)

各施各法 增加利潤

李卓駿表示,「共享經濟」下商家銷售的是「使用率」而不是產品,這樣買家能把成本降低。例如在公司使用的大型打印機,現今在市場上已購買不到,想使用只能以租借的方式,在「共享經濟」下,商家以張數作收費,這種收費能降低使用者的營運成本,維修保養的工序都由商家提供。商家會確保機器運作順利以獲得最大的利潤,同時亦把使用者的營運成本降低,這種方式極受用家歡迎。

他又舉例指,在傢俱市場享負盛名的宜家家居(IKEA)早前在網上創立了轉售平台,用家可以擺放舊傢俱於網上再銷售。這樣既可吸納新用家以較便宜的價錢試用公司產品,又可鼓勵原有用家購買新產品,宜家家居充分利用這個方法來擴充自己的市場。

李卓駿稱,現今科技越來越發達,通過網路在家工作比以前更普遍,僱員不一定有個人的辦公桌,在與客戶會面時往往未能提供最佳的環境及印象。在「共享經濟」下,僱員可在網上短期租用辦公桌;而公司丟空的位置也可放在網上平台租借,以善用剩餘資源。這種短期租借模式大受歡迎,連著名酒店萬豪酒店亦有租借一些空餘的工作空間,以增加公司的收入。


宜家家居早前在網上創立了轉售平台,用家可以擺放舊傢俱於網上再銷售。(資料圖片)

新推銷手法 吸引新顧客

李卓駿提到,在「共享經濟」下,企業可以用新方式去推廣品牌。外國家居清潔公司TaskRabbit就與百事可樂公司合作,年輕上班一族是家居清潔公司的主打市場,任何光顧TaskRabbit的顧客只要購買「Pepsi Next」便可免費獲得額外一小時的清潔服務。而顧客都會拿著推廣的新產品與清潔工人合照,並放上個人的社交平台上,這樣百事可樂及TaskRabbit公司都可免費獲得推廣自己品牌的機會。

美國一間酒莊(TheWineFoundry)推出了自製紅酒的服務,顧客可自行選擇所使用的葡萄並參與造酒過程及設計包裝紙。對於這種獨家的個人紅酒,顧客都會拍照留念,不少人更會上傳至個人的社交平台,待他人看見後,便會互相仿效。這種嶄新的推銷手法不但可以吸引更多顧客,而在造酒過程中也可以節省不少人力資源。

總括而言,在「共享經濟」的理念下,企業及顧客都希望做到物盡其用。雙方皆望能以最低的成本換取最高的利潤,達至雙嬴效果。李卓駿認為,「共享經濟」能否在香港普及要視乎大眾能否適應,以及能否在網上平台推廣出去。如果可行,香港將會越來越走向「共享經濟」模式。


李卓駿在工作坊以多個例子,闡述在「共享經濟」的理念下,企業及顧客如何達至雙嬴效果。(資料圖片)

文章轉自:hktdc.com 2016年10月3日

http://hkmb.hktdc.com/tc/1X0A7LSH/

Australia: +61 3 9015 4991

Singapore: +65 6850 5067

Hong Kong: +852 3970 1828

Email: cs@apifs.net

Asia Pacific Institute for Strategy (C) 2025

Powered by Wild Apricot Membership Softw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