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二年前,我因喉嚨持續疼痛,我不得不辭去中學數學老師的工作,感覺前途一片朦朧。同年,我和兩個同齡的年輕人在灣仔創立了一家小公司提供廣告宣傳服務。那時經常困擾我們的問題是我們沒有經驗、沒有背景,如何面對許多提供類似服務和價格的競爭對手?經過一番辯論,答案是我們必須是一家不斷學習、並能與時並進的公司,自此我們決心把公司“打造成學習型組織”。
多年來,我們意識到要成為學習型組織有一些必要條件,如David A. Garvin,Amy C. Edmondson和Francesca Gino所著文章“您是學習型組織嗎?”中所述的三個基石。
首先,我們需要提供一個相互支持的學習環境。
這環境有利于員工向同事、客戶、供應商甚至競爭對手學習,更重要的是學習市場的重大變化所帶來的影響。公司成立早期研究中國對外改革開放政策及隨之而來的市場機遇是我們公司當時學習重點。
如今,我們公司已成為擁有約350名員工的主要展覽主辦公司。我們的旗艦展覽是該行業全球規模最大的活動。公司擁有不同項目團隊和後勤部門。我們鼓勵同事通過每季度舉行的項目工作會議互相學習。會議涉及前線和後勤部門,上至董事長,下至助理項目主任都會參與這些會議,討論戰略方向以及實際工作,前線和後勤部門代表也輪流報告其工作方向和進度。
我們相信通過會議,我們可以達到以下幾點:
1. 使信息透明,不被高級管理層獨攬;
2. 各級行政人員有機會參與其所參與項目的戰略方向制定;
3. 高級管理層能夠鼓勵同事發表他們的想法並給予贊賞。在會議上很少有單向負面批評;
4. 中層人員可利用報告機會表達自己,並建立對工作的歸屬感(take ownership)和獨立思考解决問題的態度。
其次,我們需要有系統的學習流程和實踐。
我們從2005年開始啟動年度會議計劃。每年提前6個月選擇貼近市場趨勢的主題,過往的主題包括變革管理、藍海戰略、商業模式生成、數碼轉型、設計思維、大數據等。目的是學習基本理論、掌握有用的工具和技巧,並將知識應用於具體的工作。
年度會議計劃包括3個部分。
1. 預閱讀和調查研究;
2. 為期兩天的專業導師培訓;
3. 年度會議後9個月進行的分享會,讓團隊分享其工作中的應用與實踐。
同事們的投入和他們在分享會中表現的學習質量讓我們感到驚訝及自豪。幾年下來,我們意識到除了理論學習,我們慢慢建立了一種積極向上、尊重團隊合作、勇敢、擁有主人翁精神、重視學習和分享的企業文化。
第三,領導層應該鼓勵及强化學習氛圍。
作為公司董事長,我非常重視年度會議和季度項目工作會議,故我們的管理團隊也予而高度重視。我們追求學習和進步的精神已成為我們的DNA。學習使我們更有信心面對近年激烈的競爭和瞬息萬變的經濟環境,階段成果也在加强我們的信念。學習永無止境,在這個複雜和多變的時代,我們更需要我們的團隊與企業共同發展。
在Covid-19和中美摩擦的影響下,經濟動蕩、前景不明,我們更需要實時關注市場及做出合適和快速的計劃。我們認爲學習型組織將能讓企業與時並進,走向未知,希望我們的經驗能爲香港企業帶來啓示。
推薦閱讀:
[綠色戰略]以綠色技術應對Covid-19:開展綠色業務的挑戰[新冠肺炎危機管理]大趨勢及危機管理:最糟糕的時間,最美好的時光
[CEO教路]Octopus專訪 - 以高靈活度和創新思維把握世界科技創新
[CEO教路]The Bank of East Asia, Limited專訪 - 香港銀行業正迎來資訊科技和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機遇
[CEO教路]Ericsson (HK) Limited 專訪 - 香港可能在5G時代失去競爭優勢?
[CEO教路]Pfizer Hong Kong專訪 - 是產品 ? 還是使命讓企業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