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丹福大學」高才生如何夥伴香港企業從零打造千億企業
美國"獨角獸"公司JUUL在其成立 短短 幾年後 ,以380億美元估值被奧馳亞集團收購,估值超過了stockX、airbnb,增速是Facebook的4倍。
從概念階段,我很榮幸有機會與JUUL緊密合作,讓其創意成為可以觸摸的方案,讓方案能進入工業生產領域,並且形成量產。
從這個案例中, 我可以分享如何5種戰略成就千億企業合作夥伴:
戰略(一),主動出擊瞄準最尖端的創意,走進舊金山灣區捕獲機會,推動“聯發”創新。
2012年,我加強歐美市場的拓展,到舊金山灣區鏈接更多的夥伴和尋找更多的合作機會。在拜訪初創公司的過程中,在園區認識了一家叫Ploom的公司。兩位創始人James Monsees 和 Adam Bowen是史丹福畢業生,他們對“霧化”和“充電” 技術非常執著,並且一直嘗試商業化,把“霧化”和“充電”技術包上一個很薄的外殼。
戰略(二),從“投資者”角度洞察創新團隊的可靠性,和創意的可行性。
創業團隊有的是創意,但是否直接在“白手起家”階段就投入?有著“投資者”的嗅覺,我觀察到:在團隊上,創始人和聯合創始人都非常博學,對技術熱情,具備商業專業知識的良好結合;在技術上,其本身具備多元化的前提,同樣可以延展成其他產品;在資金保證上,發現其後方有一個非常有實力的金融集團支撐;在商業延展上,行業美國市場正在上升,全球市場更大,中國市場更是一個藍海。從這些角度,我決定協助該初創企業,JUUL創始人也充分相信我們在產品設計優化、工藝設計、供應鏈整合,全面生產等方面的能力。
戰略(三),以“設計思維”構建MVP同時,強化“TCVA”測試快速驗證“量產”可能性。
很多產品的設計都源自“生活”、源自跨界“設計”,“Disposable pod like Nespresso!”就是JUUL最原始的設想,也就有不同的“口味”的設計。設計是否可以量產?對於初創企業來說,往往很好的創意與產品會被扼殺在“量產”這個環節上。我對項目進行全面的TCVA(Techno-Commercial Viability Assessment)測試,得益於此我們幾十年研發“開關”設備的技術,對新產品進行優化處理,確保技術、產品工藝、成本、時間的可控性。
戰略(四),利用粵港澳大灣區“供應鏈”能力,實現規模量產。
在供應鏈全球化的今天,港企有著大陸“超級供應鏈”的支撐,可以快速形成供應鏈能力。進入量產之前,我協助JUUL在美國建立灌裝和包裝業務,在香港建立物流中心,在中國東莞、深圳等地方引入元件生產等合作,將粵港澳大灣區與舊金山灣區進行實質性對接。
戰略(五),整合東西方商業生態,開拓大陸規模市場,挖掘可持續的商業模式。
面向美國市場,美國公司自然很好處理,但是要面向中國市場、或者借力中國供應能力,不少問題還是需要處理,例如協調他們進行商標註冊、版權落實,建議他們在中國追蹤假冒產品,對這些產品進行拆解,並對差異進行基準測試等。
從以上的案例看,更多港企可以主動走到最前沿獲取商業洞察、以投資者視角做判斷、利用最可行的工業技術、確保產品可規模化市場所需、進一步延伸商業價值,相信企業透過這5步可以獲得更多的發展空間。
推薦閱讀:
[新冠肺炎危機管理]大趨勢及危機管理:最糟糕的時間,最美好的時光
[CEO教路]Octopus專訪 - 以高靈活度和創新思維把握世界科技創新
[CEO教路]The Bank of East Asia, Limited專訪 - 香港銀行業正迎來資訊科技和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機遇
[CEO教路]Ericsson (HK) Limited 專訪 - 香港可能在5G時代失去競爭優勢?
[CEO教路]Pfizer Hong Kong專訪 - 是產品 ? 還是使命讓企業成功?
[CEO教路]HY Credit Company Limited專訪 – “壞”客戶是優質客戶
[CEO教路]City Super Group 專訪 - 利用你已經擁有的經驗/知識去創新